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女性真的比男性需要更多睡眠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性平均多睡20分钟却更易失眠,生理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


在TikTok和Instagram的健康频道,你或许见过这样的说法:女性比男性需要多睡一到两个小时。听起来似乎合理,但科学真的支持这个结论吗?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WomanLyingDefeatedlyInBedPeeringThroughHairDrapedOverEyes.jpg

谁能睡、睡多久,并不只是生理问题,它还与心理状态、社会角色,甚至测量方法密切相关。科学家用两种方式研究睡眠:一种是让人们自己估算睡眠时间,但这种主观报告往往很不准确;另一种是通过更客观的手段,比如专业的睡眠追踪设备,或者被视为“金标准”的多导睡眠图,记录脑电波、呼吸和身体活动。

从这些客观数据看,女性确实比男性多睡一点点。比如,一项全球性研究追踪了近7万人,发现不同年龄段女性平均比男性多睡20到30分钟。另一项用多导睡眠图进行的大型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女性比男性多睡大约19分钟,而且深度睡眠占比更高,能达到夜间的23%,而男性只有14%。甚至还有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睡眠质量会明显下降,而女性的变化并不那么剧烈。

但这些差异并不意味着所有女性都“必须”多睡20分钟,更不等于每个人都需要多睡两个小时。就像女性平均身高略矮于男性,但不能说所有女性都比所有男性矮,个体差异永远存在。

更矛盾的是,虽然实验室数据显示女性睡得更久、也更深,但她们在现实中却常常报告睡眠质量差,而且被诊断为失眠的概率比男性高约40%。这就让研究人员困惑:为什么数据和主观感受不一致?

原因很复杂。很多研究剔除了真实生活中的干扰,比如心理健康问题、药物、饮酒和激素波动,而这些恰恰是影响女性睡眠的关键因素。睡眠从来不是在真空里发生的,它被生物、心理和社会多重力量编织而成,而这些复杂性往往无法在单一实验里完整呈现。

从生物学看,性别差异在青春期就开始显现,怀孕、产后、更年期都会让女性的睡眠状况再次波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起伏是主要推手。比如,很多女性在月经前的几天因为激素下降而睡得更差;而更年期雌激素骤减,更会引发半夜三点醒来、难以再入睡的困扰。再加上女性更易患甲状腺疾病和缺铁性贫血,这些都直接关联疲劳和睡眠紊乱。

心理层面,女性罹患抑郁、焦虑和创伤后障碍的风险更高,而这些问题几乎都伴随睡眠困难和慢性疲惫。女性也更容易陷入担忧和反复思考的思维模式,这同样会干扰入睡。而且,她们更常被开抗抑郁药,而这些药物本身也会影响睡眠结构。

社会因素同样无法忽视。无论在哪个国家,女性仍承担更多的照护和情感劳动。以澳大利亚的数据为例,女性每周比男性多做约九小时的无偿家务和照顾工作。虽然很多女性会尽量保证夜间睡眠,但白天几乎没有时间小憩,所有的恢复只能寄托在夜晚的那几小时上。

在我接触的患者中,我们常常发现疲劳的背后并不仅仅是“睡不好”。它还可能是健康问题的信号,是情绪压力的累积,或是对自己的过高要求。比如育龄期的女性往往缺铁,而这段时间恰好是她们既要养育孩子,又要承担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

更年期的女性可能白天要上全职工作,晚上还要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年迈的父母,以及凌晨三点被热潮红惊醒。哪怕客观指标显示她们睡眠时间足够、质量不差,但她们早晨依然感到疲惫。

那么,女性真的需要比男性更多的睡眠吗?平均来看,确实多一点点。但更关键的是,女性需要更多的支持,需要在白天和夜晚都有机会恢复和放松。睡眠只是修复的一部分,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女性在生活的每个层面都能减压、获得休息。
快乐分享,勿忘提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帮 ( 京ICP备14000430号-10 )

GMT+8, 2025-7-22 06:08 , Processed in 0.31100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