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回复: 0

饿死癌细胞?所谓“奇迹饮食”只会耽误癌症患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伪科学饮食误导癌症患者,延误治疗酿成悲剧。


癌症这个字眼就像一道幽暗的深渊,触动着人类最本能的恐惧。正因如此,那些看似神奇的“灵丹妙药”总能迅速俘获人们的注意。2024年5月,一条在社交媒体疯传的推文声称,一位乳腺癌患者放弃化疗,只靠一种特殊饮食方案就痊愈了。数百万围观者将其当作医学奇迹,却鲜有人花点时间去核实真相——她其实做了手术,这是针对低风险局部乳腺癌的常规疗法。这个关键细节,被夸张的宣传刻意遗漏了。

ScienceSourceImages_2470844.webp

这样的伪装与误导并不罕见,也远不止一例。TikTok上,声称“饮食能治愈癌症”的视频轻而易举就收获数十亿播放量。亚马逊和各类网店上,畅销书榜单常年被癌症饮食书籍占据。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兜售“神奇疗法”的人总是络绎不绝:草药、排毒、另类疗法,它们披着“自然治愈”的外衣,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对于病人和他们的亲人来说,能通过简单的方式治愈或预防癌症的承诺实在太诱人了。可残酷的事实是,这些虚假疗法不仅无益,反而暗藏致命的危险。

有人坚信,某种饮食能导致或治愈癌症,这种想法无处不在,但完全错误。确实,某些食物会增加风险,比如酒精和加工肉类,大量食用后,结直肠癌的终身绝对风险会略微上升大约1%。但根本不存在能“治愈癌症”的神奇饮食,也没有一种特定饮食是癌症的元凶。2023年,《柳叶刀·肿瘤学》刊登了Elizabeth O’Riordan与作者联合撰写的文章,详细揭露了癌症饮食谣言的泛滥。

有人声称“糖或碳水化合物是癌细胞的口粮”,于是反过来说高蛋白的生酮饮食或纯肉饮食能饿死癌症。另一些人则走向另一端的极端,坚信“酸性体质让癌症滋生”,于是推崇碱性饮食或纯素饮食来防癌。这些说法听起来有点似是而非,实际上源于对癌症生物学的误读。

在正常组织里,细胞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充足的三磷酸腺苷(ATP),这是细胞的能量货币。但肿瘤细胞常常转而使用效率低下的糖酵解,不依赖氧气,而是消耗更多葡萄糖,却只生成少量ATP。这种现象被称为“瓦尔堡效应”,是1924年德国医学家Otto Warburg发现的。他曾猜测糖酵解的转变会驱动癌症发展,但现代研究证明,这其实是癌症基因突变的结果,而非病因。

饮食布道者却错过了过去一百年的癌症研究。没错,癌细胞消耗更多葡萄糖,但你无法通过断绝碳水化合物来“饿死”癌症,因为健康细胞同样需要葡萄糖,否则病人只会先被自己饿垮。而且,身体根本不会在意你摄取的葡萄糖是来自胡萝卜还是胡萝卜蛋糕。真正的危险是,盲目节食导致的体重流失会在治疗期间让身体陷入危险,缺乏肿瘤营养师指导尤其致命。

同样的误区也隐藏在碱性饮食或纯素饮食里。肿瘤细胞切换到糖酵解后,会让肿瘤周围的微环境变得酸性。于是,有人天真地认为通过吃“非酸性”食物就能逆转这个过程。但酸性并不是癌症的原因,而是后果。更何况,人体的酸碱度受严格调控,正是这种调控让我们不会因为吃辣或喝醋而“酸死”。肥胖确实会增加癌症风险,但那是因为脂肪细胞的荷尔蒙信号和慢性炎症在起作用,而不是某种神秘的“酸碱饮食”效应。

更糟的是,病人在谣言围攻下,可能会被暗示“癌症是自己吃出来的”,甚至干脆抛弃科学疗法,转向这些危险饮食,最后让癌症更难治疗。

癌症骗局远不止饮食。还有打着“天然”旗号的所谓治疗——顺势疗法、能量疗愈,各种花哨的噱头都不带一点证据。相比常规治疗带来的痛苦副作用,这些看似无害又充满希望的“奇迹疗法”更容易吸引绝望中的患者。但研究表明,使用替代疗法或“补充医学”的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升高,有些癌症甚至风险会翻倍。原因很简单:他们往往推迟或拒绝有效的正规治疗,等到病情恶化,错过了最佳时机。

Apple联合创始人Steve Jobs就是最著名的例子。他患上了一种罕见但可手术治疗的胰腺癌,若及时手术本可延长生命。但他拒绝了常规手术,选择果汁疗法和饮食疗法,等到意识到这些没用时,癌症已无力回天。他的死亡因为名气而引发全球关注,但这种悲剧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的普通家庭上演。

更残忍的,是那些在监管薄弱地区开设的“另类癌症诊所”。他们用光鲜的广告和虚假的病人证言兜售奇迹,以此榨取患者的积蓄。他们会用不准确的扫描欺骗病人“已经痊愈”,兜售无效甚至有毒的药物,还会在病人去世后继续拿他的证言做宣传。他们对病人的安危毫不关心,只留下绝望与破产的家庭。

这类人还喜欢散播阴谋论,声称常规疗法是骗局,真正的癌症特效药被“大药企”故意隐瞒。荒诞的是,美国有37%的人相信FDA故意压制癌症的治愈方法,但事实上,癌症本身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大类不同的病理过程,不存在所谓的“万能特效药”。

真正的好消息是,尽管癌症复杂,现代医学让存活率逐年提升。最近几年,癌症疫苗的突破令人振奋,未来还有更多希望在前方。但在社交媒体时代,癌症谣言比病毒传播得更快。那些“奇迹疗法”固然动人,却是披着希望外衣的陷阱。抵御江湖骗子与阴谋论的最好方式,永远是保持科学的怀疑精神。

快乐分享,勿忘提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的一切破解资源:补丁、注册机和注册信息及软件的解密分析文章和各种电子文档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或由网友发布,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
如有侵权请邮件(jasonb0219@gmail.com)与我们联系处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帮 ( 京ICP备14000430号-10 )

GMT+8, 2025-7-22 00:53 , Processed in 0.07460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