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回复: 0

地球核心“泄露”,古老物质浮出地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球核心的原始物质正通过地幔“泄露”到地表,巨大岩浆柱和神秘“大陆块”或为通道,颠覆传统地质认知。

058ce7904e2c5b6b6cc1e2384cf1e64a.jpg

地球,这个我们脚下的蓝色星球,其内部活动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地壳之下,地幔如流动的橡皮泥般翻腾,推动火山喷发与板块移动。而在地幔深处,液态金属构成的外核如海洋般环绕地球,生成保护性的磁场。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地幔与外核之间的边界泾渭分明,轻质的地幔岩石理应漂浮在较重的金属核之上。然而,近期两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地球核心正在“泄露”,古老物质正悄然上升到地表。

这一发现让人瞠目结舌。布朗大学的地球动力学家Harriet Lau感叹:“这有点疯狂。”她并未参与这两项研究,但对核心物质可能渗入地幔的假设感到兴奋。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的岩石学家Forrest Horton也表示,这一猜想“令人振奋”。那么,这些深藏地心的物质如何突破重重阻碍,抵达地表?

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的传播路径窥探地球内部的秘密。地震波在穿过不同物质时会改变速度和方向,遇到高温物质会减慢,穿过低温区域则加速。早在19世纪末,地震学家便利用这些数据勾勒出地球的分层结构:岩石地幔包裹着液态金属核心。1936年,丹麦地震学家Inge Lehmann通过分析地震波的异常传播,提出地球核心内部还存在一个固态的铁镍内核,大小堪比一颗小型行星。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地球结构的认知。

近年来,地震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核心的动态:内核不仅自旋,还会加速或减慢,甚至周期性地改变形状。而地幔,占据地球体积的84%,被发现布满了炽热的岩浆柱。这些岩浆柱从地底升起,形成如夏威夷群岛般的巨大火山链。然而,核心与地幔之间的边界本应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世界的分界线,热量之外的物质难以跨越。正如马里兰大学的地震学家Vedran Lekić所说:“这就像是两颗行星的交汇。”

但事实并非如此。半个世纪前,科学家在火山岩中发现了异常的氦同位素,暗示地心物质可能正在“泄露”。氦有两种稳定同位素:氦-3和氦-4。氦-4由地幔中铀和钍的放射性衰变得来,常见于地表和地幔。而氦-3则主要形成于46亿年前地球诞生之时,理论上被封存在核心深处。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洋中脊和火山岩浆中检测到高浓度的氦-3,推测其来源极可能是地心。

2090f510510bbfe754c49a65e422cb1c.jpg

为了寻找更确凿的证据,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地球化学家Matthias Willbold带领团队聚焦于一种名为钌的元素。钌是一种“亲铁”元素,倾向于附着在金属而非岩石上。在地球形成之初,液态铁滴带着钌等亲铁元素沉入核心。因此,特定同位素钌-100被认为是核心的独特标记。Willbold的团队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夏威夷和加拿大巴芬岛的火山岩中寻找钌-100的踪迹。这些地点均与地幔岩浆柱相关。提取微量钌-100的过程极为复杂,Willbold形容其难度如同“酿造威士忌的千倍”。最终,他们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这三个地点均存在钌-100和氦-3异常,强有力地证明核心物质正混入地幔。

那么,这些物质如何穿越地幔到达地表?答案可能与两个神秘的“大陆块”有关。20世纪70年代,地震学家首次发现地幔核心边界处存在两个巨型结构,分别位于非洲和太平洋下方,占据边界面积的近30%。这些被称为“斑块”的结构异常炽热却密度极高,无法浮升至地幔上部。有人猜测它们是早期地球表面板块沉入地幔的残骸,或是远古行星撞击地球的碎片。更为关键的是,许多火山岩浆柱似乎直接从这些斑块中升起,暗示它们可能是核心物质的“运输通道”。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地震学家Sujania Talavera-Soza团队进一步研究了这些斑块的内部结构。他们发现,地震波在穿过斑块时能量损失极小,表明这些斑块可能由大型晶体构成,而非预想中的小型晶体堆积。这种意外发现让人困惑:高温的斑块为何能维持大晶体?Talavera-Soza坦言,团队花了很长时间验证数据的准确性。这一结果可能意味着核心物质通过大晶体构成的“迷宫”渗入地幔。

尽管疑问尚多,但一个事实已毋庸置疑:数十亿年前沉入地心的物质,如今正以某种方式重现于地表,喷发在蓝天下。这不仅颠覆了我们对地球结构的认知,也为探索行星深处的奥秘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快乐分享,勿忘提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的一切破解资源:补丁、注册机和注册信息及软件的解密分析文章和各种电子文档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
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或由网友发布,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
如有侵权请邮件(jasonb0219@gmail.com)与我们联系处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帮 ( 京ICP备14000430号-10 )

GMT+8, 2025-8-11 19:53 , Processed in 0.07506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