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学家的杰作,有史以来最大的数码相机
2025年6月23日,在华盛顿特区的一场发布会上,85岁的Tony Tyson展示了一幅酝酿近三十年的宇宙图像——一千万个星系,在漆黑深邃的背景中静静铺展开来。若想看清细节,你得将这幅图像横跨400台电视屏幕。这只是Rubin天文台的首张宇宙肖像,记录的星系数量还不到未来十年观测目标的千分之五。这台划时代的天文相机,是Tyson一生科研历程的集大成之作。他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宇宙学家,也是Rubin天文台的首席科学家。从1970年代在贝尔实验室偶遇电荷耦合元件(CCD)那一刻起,他便决心用它揭开宇宙的隐秘面貌。这种传感器能将微弱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是探测遥远星体的利器。正是借助CCD技术,Tyson绘制出第一张暗物质分布图,那是一种看不见却影响星系运动的神秘物质。1990年代,他制造的CCD相机还帮助科学家发现了宇宙加速膨胀的现象,也就是“暗能量”的踪迹。尽管这两个占据宇宙95%成分的存在仍然难以捉摸,但Tyson早就意识到,要想真正理解它们,需要一台更强大的眼睛,于是他启动了Rubin天文台的建造计划。如今,这台搭载32亿像素、由189个CCD组成的巨型相机终于就位,开启了名为“时空遗产巡天计划”的使命,预计将记录超过200亿个星系的变化历程。这些图像不仅能绘制出更精确的暗物质演化地图,还能揭示暗能量如何在宇宙的历史中搅动时空的节奏。Rubin天文台坐落于智利的帕穹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能源部联合建造的天文重器。Tyson当初将项目命名为“暗物质望远镜”,却因为具备更多用途而被更名为“大视野巡天望远镜”。直到近年,为纪念暗物质存在的确认者Vera Rubin,它才得到了如今这个名字。这台相机重达一辆SUV,安装在独特设计的三镜式望远镜中央,每30秒拍摄一次星空区域。它能每晚侦测到多达一千万个天体变化事件,如超新星爆发、彗星出现或潜在威胁地球的小行星。每一个数据点,都是一次未知的召唤。通过观测遥远星系被暗物质引力扭曲形成的“引力透镜”现象,科学家可以推演出暗物质的密度和分布。Tyson正是该方法的先驱。而现在,借助成对星系的精确比较,他希望进一步揭示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动态影响,甚至测试一种“宇宙呼吸”模型:膨胀、减速、再膨胀——宇宙可能拥有比想象中更丰富的节奏。最近,有两个大规模巡天计划DESI和DES提出暗能量可能正在减弱的初步迹象。Tyson认为这些微弱却意义深远的信号,为Rubin的使命提供了更多动力——用超高精度回答这些谜题。当被问及首次看到Rubin拍下的图像时,他不再是科学家,而是一个被宇宙之美击中的孩子。他说,这种色彩与维度的震撼,让人瞬间忘却一切逻辑,只剩下惊叹。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看到这些图像时,反应都出奇地一致:“哇!!”Rubin天文台未来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积累足够深度的数据,但Tyson乐观地预测:到了第五年,我们或许已经能够解答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一些核心问题。而这一切,只是从那台沉默庞大的相机,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开始。
页:
[1]